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人文教育之旅 ——紹興
來源: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
時間:2019-08-01
魯迅說:“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多了也就有路了?!本拖裎魍獾男凶哒n程,從無到有,從有到優(yōu),天南地北地探尋著“西外精神”。
2018年9月底,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雙語中學部11-12年級的學生開啟了新的行走之旅——紹興之行。
紹興因魯迅而名揚千里,因為他影響了一代中國人,是他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重塑了國人的脊梁,化文字為利劍和“妖魔鬼怪”斗爭,喚醒了無數(shù)人。故而,從小學乃至中學課本里都有他的身影。但總從課本里看他,卻似乎隔靴搔癢般,欠缺點什么。
這次行走,我們帶著課題,跟著課本一起游紹興。那些原來只存在于課本里的魯迅相關(guān)人事終于可以近距離看見了。找一找魯迅文章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,學一學紹興的傳統(tǒng)習俗,體會魯迅先生小時候私塾學習的氛圍。蘭亭書法圣地的境界,等著你親身體驗古代文人的修契雅事。
走近魯迅
紹興之行,讓高中國際部的學生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。“不必說碧綠的菜畦,光滑的石井欄,高大的皂莢樹,紫紅的桑椹;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,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,輕捷的叫天子(云雀)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。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,就有無限趣味......”終于可以跳出書本的束縛了。當文字真實地進入眼中,學生才更能感受其中的詩意與美好。
林旖婧在歸來的日記里寫道:作為來到紹興的第一站,魯迅故里果然沒有讓人失望。在柳樹和小溪旁,我們和魯迅的畫像墻一起合照,和魯迅的作品一起體會意境,和魯迅筆下的風物一起游歷紹興。魯迅故里完美再現(xiàn)了魯迅當年生活的故居、祖居、三味書屋、百草園的原貌。
我們參觀了魯迅故居、魯迅祖居、周家新臺門等,漫步魯迅故里門前的一條獨具江南風情、古城、文化的歷史街區(qū)魯迅路,品茴香豆及當?shù)仫L味小吃。
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魯迅留給后人的是無窮的精神財富。在21世紀的今天,我們要不要讀魯迅?這次行走之后,也許他們心里已經(jīng)有了答案。
這是一場精神補給之旅。
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雖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走近歷史,瞻仰先賢,是西外人文教育的一大重點。每一次與名人靠近的行走,都是一次人文感悟體驗之旅。文化對人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。學校不僅要建立好的校園文化影響學生,還要引入更優(yōu)秀的校外文化感染學生。行走,即是一種。
蘭亭集會
我們?nèi)チ颂m亭景區(qū)。這里因書法名作《蘭亭集序》而名聞海內(nèi)外;近十幾年中,因“蘭亭書法節(jié)”的持續(xù)舉辦而聲名更盛。
“是日也,天朗氣清,惠風和暢?!睔v史上,蘭亭原址幾經(jīng)興廢變遷,現(xiàn)蘭亭是嘉靖年間郡守沈啟根據(jù)明嘉靖時蘭亭的舊址重建,基本保持了明清園林建筑的風格,融秀美的山水風光,雅致的園林景觀,獨享的書壇盛名,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,以“景幽、事雅、文妙、書絕”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(nèi)外。
在蘭亭書法博物館,學生們欣賞了“天下第一行書”。王羲之的書法“翩若驚鴻,矯若游龍“。在幻象叢生的漢字里穿行,似徜徉在歷史的長河中,俯仰天地,游目騁懷,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無限。
夜游沈園
沈園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。很多學生歸來都說,游沈園令他最難忘。畢竟陸游和唐婉的故事早已被我們學生熟記于心。
高二的語文課本少不了《孔雀東南飛》,剛剛學完這篇樂府的江晨瑜同學更是對這次夜游沈園慨嘆不已。為了搞清楚沈園的故事,她曾經(jīng)翻閱了很多書籍。
“數(shù)年前,就已見過陸游所寫的一首詩——《釵頭鳳》,猶記得第一次看到詩詞的時候不禁皺緊眉頭,上句“錯、錯、錯”下句“莫、莫、莫”的形式引起了我的疑惑,為解決疑惑,期間我翻閱了無數(shù)有關(guān)陸游與唐婉的故事以及陸游所撰寫的有關(guān)唐婉的詩。在他編寫的詩中,每一首都表達了他對唐婉的歉意以及愛意。進入沈園的那一刻,我便被沈園的景色深深吸引,無論是景、燈還是氣氛都仿佛被揉捏的天衣無縫。每參觀一個建筑,我總是會停留片刻,似想要嘗試去感受陸游曾經(jīng)夜游沈園的感受?!畟臉蛳麓翰ňG,曾是驚鴻照影來?!夷钪懹蔚脑?,走過這段亦長亦短的路?!?/p>
風景和文史的結(jié)合,美食和風俗的并聯(lián),情感和視覺的呼應。紹興的江南風情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感官上都征服了我們的學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