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漢外校VCE國際課程班網課紀實—一樣的網課,不一樣的收獲
來源:武漢外國語學校國際班
時間:2020-08-24
視角一:真正與海外接軌的培養(yǎng)模式---教學方法融合與同課異構研究
如果要談談疫情期間中澳VCE課程與國內其他課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,除了課程本身的內容之外,那便是培養(yǎng)模式。即便在全球遭遇疫情侵襲的這幾個月,我們的課程也保持與國際接軌和同步的態(tài)勢。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我們的澳方伙伴學校無法像往常一樣,直接來到武漢外國語學校國際班親臨課堂面授學生、實時指導我們的老師,但新鮮出爐的“VCE課程學習資料”成了我們與澳方密切溝通的媒介。我們的孩子,即便坐在家中,也能與遠在南半球的澳洲本土高中生享受同步即時的VCE在線課程。
VCE課程班的海外“指導”也落實在對每一個VCE項目組教師的“終生”培養(yǎng)中。我們的授課內容要和Mentor(學科導師)進行學術研討后確定,每一個老師在教學中出現(xiàn)的難題和疑問,都可以通過與自己的Mentor導師溝通得以解決。“與海外接軌”,不僅只是一句空口號,而是更精確地落實在每一堂課的講授、每一次作業(yè)的設計、每一回與學生的交談中。這,才是真正的“國際視野”!
不過,我們并不完全照搬澳洲的授課方式和內容,畢竟我們的孩子生長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。眾所周知,雖然網課期間學生和老師看似比平時上課輕松許多,但實際上日常備課、作業(yè)批改、課后反思要耗去不少時間。盡管如此,我們的老師在講授時仍然注意與國內課程的融合,以期思維上再上一層臺階,達到效果的最大化。例如Mathematical Methods這門課,網課期間我們著重講各類函數。國外的知識面更廣但深度不夠,我們將國內一些更方便的口訣和解題方法引入課堂,對于照顧各層次的學生來說都大有裨益。
視角二:真正與現(xiàn)實接軌的課程追求---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我們的澳方伙伴學校無法像往常一樣,直接來到武漢外校親臨課堂面授學生、實時指導我們的老師,但新鮮出爐的“VCE課程學習資料”成了我們與澳方密切溝通的媒介。摒棄傳統(tǒng)語言學習模式、活學活用語言工具
中澳VCE課程班的學生們絕大多數都會在海外深造本科和碩士,英語能力和自學方法是VCE課程學習的重頭戲。疫情期間,我們的老師除了常規(guī)的課本講授外,還在各大英文報刊(如ChinaDaily)選取了許多“新鮮出爐”的新聞。課余,我們與學生一起學習新冠病毒和流行病的相關知識,研究分析美國總統(tǒng)選舉、跟蹤研究澳洲大火、動態(tài)分析日本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召開......。摒棄枯燥的傳統(tǒng)模式,我們在貼近生活的語言環(huán)境里,習得EAL的內涵。與我們以往常見的英語考試和學習重點不同,VCE語言課程對于學生的評價多以寫作形式呈現(xiàn),這也是今后在大學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所必須掌握的技能,徹底改變多數中國孩子的”啞巴英語“,培養(yǎng)學生自信、獨立、批判思維能力。了解說服性寫作的技巧、學會分析文學作品始終貫穿于VCE語言課程學習中。學會分析,學會論證,讓學生學會思考,學會更有效地表達個人的思想。
VCE中文課程與我們熟知的中國語文課程體系也有較大的差異,注重于思維方法的培養(yǎng)、強化語言學習對于情商培養(yǎng)的助動力。VCE中文課程潛移默化培養(yǎng)學生們對于中國歷史、文化的認識,鼓勵學生將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與現(xiàn)代相結合,避免死記硬背古詩古文,培養(yǎng)學生愛國主義情懷!疫情期間,VCE中文老師自主開發(fā)了《“語“你在一起——疫情中的語文課》、《<詩經>中的婚戀》、《古今經典議論文讀寫》等系列專題課程。在課堂上,我們與學生分享疫情中出現(xiàn)的各種語言現(xiàn)象,課后我們通過作業(yè)方式與學生探討到底是“風月同天”好還是“武漢加油”好......。評估文寫作中,我們就地取材,讓學生結合所見分析“網絡教學的利與弊”,閱讀孟子的典籍,我們比較中外媒體在報道疫情中所體現(xiàn)的中西文化差異。雖然是中澳VCE中文課程,但旨在讓學生們既具有中國情懷又具國際視野,深深明白中國學子的全球重任。
武漢外國語學校國際班 · 預約看校
下一篇:木有更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