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玉剛實驗學校社會大課堂中的品格教育
來源:包玉剛實驗學校
時間:2020-12-07
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優(yōu)秀與否的唯一標準,包校的使命是發(fā)展全人教育——這意味著我們認為學生應該要發(fā)展技能、培養(yǎng)品格、學習知識。我們希望能夠培養(yǎng)全面發(fā)展的學生,而不只是擁有單一技能的人。
——包校創(chuàng)辦人包文駿先生
作為包玉剛實驗學校“發(fā)展全人教育”使命的重要部分,品格教育圍繞仁、義、平的核心價值觀展開,它以多樣的形式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,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同學們優(yōu)秀的品格。包校創(chuàng)辦人希望培養(yǎng)包校學子樂于助人、富有愛心、愿意為他人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,希望他們能夠走出校園、走向社會,從小為社會做貢獻。
在核心價值觀“仁”的引領下,在校園中能不斷聽到帶給人們溫暖的小故事。故事中,同學們有的結伴而行,有的單獨行動,有的在國內(nèi)以不同的方式向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,也有的踏出國門將中國的文化通過愛心行動帶到世界不同的角落。同學們的行動在照亮他人的同時激勵了自身的成長。
帶大山里的孩子看更廣的世界
2013年的暑假, 在包校小學部家長的組織和帶領下,六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(qū)的包校學生和他們的家長,一行14人第一次前往四川大巴山的貧困山區(qū)學校,探訪那邊的孩子。在之后7年的時間當中,雖然其中有些家庭離開包校前往世界各地,但他們?nèi)匀粫磕甓ㄆ陲w回中國,利用自己的假期,帶著籌措的資金和物資,前往大巴山陪伴大山的孩子們。
學校深藏在四川群山之中、鮮有人煙的地方。一開始大家的目標只是想深入山區(qū),了解貧困家庭和學?,F(xiàn)狀,但是當大家走進他們的家門和學校時卻被艱苦的環(huán)境震驚了。在城市里讀書的孩子很難想象到在大巴山里上學竟是如此艱難。這場旅行讓大家銘記于心,希望通過盡微薄之力讓孩子們能夠站得高、看得遠,去到更遠的地方。就這樣,“無界”組織成立了。
來自山區(qū)小學的Summer同學表示:“之后的每年夏天,他們幾乎都會來到這個我成長的地方。我們開始漸漸熟悉了,少了起初的怯弱和約束,多了大方和自然。我們一起唱歌、游戲、勞動,還有很多一起做過的事?!?/p>
據(jù)十一年級的Aina介紹,山區(qū)的師資薄弱,學習科目單一。因此,每年“無界”成員都會給孩子們帶去豐富的課程和各類活動:科學技術、音樂、體育、戲劇、美術、地理、歷史、英語……同學們在包校的課堂學什么,就會給大山里的孩子教什么。除此之外,還會教孩子們排練節(jié)目,舉行拔河比賽,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。
小學三年級的暑假,家長們牽著我們的手,帶領我們走進大山。轉(zhuǎn)眼間,我們即將成年,將要步入大學。未來,家長會把‘無界’組織逐漸轉(zhuǎn)交給我們。我們會遵循初心,繼續(xù)溫暖和關愛四川大巴山的孩子們?!疅o界’未來的路還很長,希望在將來,有更多人加入我們,陪伴大山里的孩子一起成長。
——Y12 Aurora
在“平”中尋找最佳解決方案
急救知識的實踐者和宣傳者
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,Gillian共參與了多個CAS活動并主導了3個CAS項目。在深度參與包校提供的各類創(chuàng)造、活動以及社區(qū)服務等機會的基礎上,她對急救領域展開了頗為深入的探索,拿到了數(shù)個全球權威機構認證的專業(yè)急救師證書,為上千人提供了共計130多個小時的急救培訓。
投入急救宣傳的原因有很多,其一就是Gillian是一位體育愛好者,在IB選課中選擇了運動、鍛煉和健康的課程(Sports,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),而運動中尤為重要的便是緊急救護和損傷預防。其次,她也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來保護更多的人,為此她不僅免費為不同年齡段的人們提供專業(yè)的急救講,還積極地在各類大型體育賽事中擔任急救志愿者。此外,據(jù)報道,中國急救知識的普及率只有個位數(shù),因此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解與科普,進一步提升人們的急救意識和能力。
在假期和周末,Gillian經(jīng)常會走進社區(qū)為小朋友和家長提供免費的急救課程。在一至兩個小時的公益課中,她會根據(jù)受眾的不同對課程進行調(diào)整和創(chuàng)新,盡量讓聽眾在短時間內(nèi)得到最大的收獲。比如針對三、四年級的小學生,她會通過急救動畫,角色扮演配合講解的方式,讓孩子們深度參與課堂。
Gillian坦言自從學習急救之后,不僅溝通能力、說服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,同時思維模式也有了變化。她開始理解了,很多時候人們往往無法在困境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,因此在進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,將利益最大化通常會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——這也是Gillian對包校核心價值觀“平”的領悟。
用“仁”將中國文化帶到世界不同的角落
在包校有一個自發(fā)的小團體,從2017年起六次走進大別山,為當?shù)睾⒆犹峁槠?至7天的短期支教活動;與此同時,他們也在包校校園和網(wǎng)絡平臺分別舉辦了2次募捐活動,為當?shù)睾⒆铀腿ニ璧奈镔Y。迄今為止,共計50余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同學以及熱心家長參與了活動,并為孩子們送去了生活用品及牛奶。
在支教的過程中,同學們給大山中的孩子帶去的不僅有物資、知識和眼界,更有成長中最為重要的關懷與陪伴。在六次支教中,同學們帶領當?shù)睾⒆訉憰?、講歷史、說英文、剪窗花、包餃子、放孔明燈……還幫助他們整理圖書館,粉刷并裝修教室。
今年暑假,由于疫情原因同學們無法前往山區(qū)進行支教,而當他們知道孩子們的牛奶供應中斷后,迅速在校園內(nèi)組織義賣活動,為孩子們籌集善款購買牛奶和奶粉,希望在這個冬天,每個孩子都能夠喝上一杯熱乎乎的牛奶。
一開始我對短期支教是有懷疑的。因為只有短短的一周,擔心自己做不了多少改變,孩子們也不能獲得實質(zhì)性的幫助。但后來我們一次次去,和他們建立友誼和感情,我看到了他們眼中對我們的期待,也意識到這是一種精神的陪伴。
—— Y12 Jacky
包校同學不僅在國內(nèi)幫助貧困的地區(qū)的孩子們,更有同學邁出國門,將中國文化通過愛心傳遞給世界貧困的角落。
就讀于包校十二年級的Lisa是一位公益事業(yè)的行動者。在包校學習的數(shù)年中,她了解并參與了數(shù)個國內(nèi)偏遠山區(qū)教育相關的項目,同時創(chuàng)辦了校內(nèi)公益社團。
2019年暑假她更是前往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(qū)做一名國際志愿者。在此期間,Lisa陪伴放學后前來營地玩耍的孩子們玩滑板,教他們彈吉他、畫畫、講英語,為他們播放中國電影,講述發(fā)生在中國的故事,將中國的文化帶到世界不同的地方。
做志愿者的第三周,Lisa突然發(fā)燒,孩子們知道她生病后都紛紛去陪伴她。正是孩子們給予的陪伴和關心,使她覺得雖然身處異國他鄉(xiāng),但自己并不孤單。而孩子們面對生活堅強的態(tài)度也在相處中一次次影響了她。
包校的品格教育不僅僅融入課堂教學、課外活動和宿舍生活中,我們更鼓勵學生走出校園,到社會的大課堂中踐行品格教育,延伸仁義平的價值觀。
——臧娜
松江校區(qū)對外事務主任/高中人文教師
更多國際學校相關資訊,可到本網(wǎng)站查看!